欢迎来到国际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山东省医学会 | 新丞华国际会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医械巨鳄,全球最大落“沪”

行业新闻

医械巨鳄,全球最大落“沪”

发布时间:2025-07-15

来源:器械之家

 

7月9日,德国赢创工业集团宣布,其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技术中心在上海莘庄工业区正式开业,将服务整个亚洲市场。

 

 

赢创(Evonik)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全球性化工公司,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01

全球最大中心落“沪”

 

此次开业的赢创医疗器械方案上海技术中心,是赢创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应用研发和委托定制加工技术中心。

 

新中心将利用先进的加工工艺,以赢创的标准和定制化生物材料为原材料,开发和生产各种形式的半成品部件,并可具备生物可吸收、低摩擦系数、抗血栓和抗细菌黏附等定制化性能。

 

医疗器械生产商可将这些部件进一步加工为终端器械,以满足骨科、运动医学、普外科、心血管、神经外科、泌尿科、医学美容、眼科和牙科等多个临床领域的特定应用需求。

 

赢创大中华区总裁夏赋良表示:“高端医疗器械的创新对于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实施至关重要。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为了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脱颖而出,医疗器械生产商愈发重视寻找具有竞争力的原材料和服务解决方案。赢创医疗器械上海技术中心在战略上与这些紧迫的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并将助力产业升级的加速。”

 

02

入华逾90年

多地产能扩建

 

作为医械领域知名上游企业,赢创在多个细分赛道占据重要地位。

 

比如在医疗植入领域,日渐崛起的聚醚醚酮(PEEK)材料,便是由英国威格斯、比利时索尔维(Solvay)以及德国赢创占据了全球主要市场份额。

 

如大博医疗的FDM 3D打印PEEK椎间融合器,就采用了赢创VESTAKEEP® i4 3DF聚醚醚酮(PEEK)长丝,通过FDM(熔融层积成型)3D打印技术制造而成。

 

 

赢创于1933年在上海设立首个办事处,已在中国市场深耕逾90年。2004年,赢创于上海设立研发中心,赢创上海创新园,是其全球六大研发核心基地之一。目前,赢创在中国有超过2700名员工和17个生产基地及办公室。2024年,集团销售额为152亿欧元,其中赢创中国的销售额超过14亿欧元。

 

中国市场在赢创的战略地位持续上升。今年赢创高性能聚合物业务线亚太区负责人张晋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赢创视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目标是到2030年将公司整体在中国的业务占比从10%提升至15%,将亚太地区的业务占比从20%提高至30%

 

其投资步伐也随之加快。24年11月8日,赢创特种胺工厂扩建项目在南京正式全面开工。预计建设周期15个月,总投资37500万元。

 

24年,位于赢创上海多用户基地的VESTAMID® E聚醚嵌段酰胺(PEBA)以及VESTAMID® 各类聚酰胺产品的生产设施也进行了扩建。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正以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为赢创提供了广大的舞台。

 

03

中欧医疗贸易战

巨头的重大重组

 

赢创在上海的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技术中心开业,正值中欧医械领域的贸易战开打。

 

上个月,欧盟表示将禁止中国公司参与价值每年600亿欧元或以上的医械公共合同竞标。称此举是为回应其所谓的中国市场的准入不公平问题。

 

本月,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规定对于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政府采购项目,应当排除欧盟企业参与,无论其提供的产品原产自哪里;非欧盟企业参与的,如果其提供的产品中包含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则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金额占比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的50%。

 

7月10日,财政部对上述禁令进行了进一步阐释,表示:全部或者部分由欧盟投资者投资,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经登记注册设立的企业为在华欧资企业,其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医疗器械不属于措施限制的范围。 

 

这意味着,欧盟总部企业在中国设立的法人实体将免于上述限制。这也为在华投资的欧盟企业,打开了更多机遇,利好未来更多欧盟企业的引入。

 

除了面临国际局势的不断变换,赢创自身也正处于一场重大变革。

 

 

赢创于去年底,宣布了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重组,计划裁减约7000名员工,占全球员工总数的近20%。并将公司原先归于四个业务部门的业务线,将由执行董事会成员直接领导运营业务将被划归到两个业务板块:定制化解决方案和先进技术

 

其中,定制化解决方案业务板块以创新驱动的商业模式为导向。专注于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与客户紧密合作以开发相应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将重点关注并购机会。

 

先进技术业务板块则以效率驱动为导向,具有高水准的技术专长和卓越的运营水平,从而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领先的成本优势。该板块包括高性能聚合物和过氧化氢等众多业务。

 

这也意味着,在战略收缩的前提下,其投资布局将更具有经济价值导向。近期,各大外企在华设厂成为了一股风潮,国创国造或将成为应对贸易挑战的重要途径。后续,将持续观测海外巨头的在华投资动态,第一时间带来前沿资讯。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所涉及的信息、观点或建议均不构成具体决策依据。本公众号对文中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且不承担因使用本公众号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若文章引用或转载了其他来源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单位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内容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